听他们讲改革故事
紧抓中国机遇 见证互通共赢
——一位外资银行高管眼中的金融开放
2023-12-12     □记者 张莫 陈涵旸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中国工作生活20余年的方中睿(Samuel Fischer)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今的他,是德意志银行中国债务资本市场主管。外资准入门槛的不断减少、金融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人民币国际化的持续推进……方中睿用“稳步推进”“超出预期”来形容他眼中近十年来的中国金融开放进程。在他看来,外资金融机构既是中国金融开放广度、深度持续提升的“见证者”,又是真正的“受益者”,同时还发挥桥梁作用,成为开放进程的“倡导者”。

方中睿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名字里的“中”代表中国,“睿”代表他的故乡瑞士。1999年,他来到中国求学,后留在北京,并一直在外资金融机构工作。亲身经历了中国金融资本市场诸多重大改革的他,为市场的不断开放和互联互通感到兴奋。

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我国推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推出50多项开放举措,全面取消银行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与此同时,我国已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开放路径,基本形成以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互联互通机制和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为主的金融市场开放模式。

在方中睿看来,作为积极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之一,德意志银行正是金融开放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的“见证者”。“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方向没有变,并沿着既定的方向一直在稳步推进。”他说。

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无论是早期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还是2017年启动的‘债券通’,或是今年推出的‘互换通’,可以说,每一次中国金融市场推出新的开放举措或有新的政策突破,德意志银行都会第一时间去参与,而且我们也确实从中看到了不少新的业务机会。”方中睿说。

以熊猫债为例,熊猫债是指境外机构在境内市场发行的人民币债券。我国熊猫债市场起步于2005年,近年来持续扩容。目前,熊猫债已成为很多境外机构募集人民币的重要渠道,而完善熊猫债相关管理制度也是深化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举措。

202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利好境外发行人在境内发债。“今年1月,德意志银行集团宣布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完成首笔熊猫债券发行,这也是《通知》发布后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的首笔熊猫债。12月5日,德银中国又成功协助母行德意志银行集团完成第二期熊猫债券的发行。”方中睿说。

据方中睿介绍,2023年年初至今,德银中国已累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为客户完成28笔、总承销规模逾250亿元的境内债券发行,其中五笔为熊猫债券项目。“我们看好人民币融资的发展前景与潜力,也将全力支持国际发行人在中国的业务发展及融资需求。”他说。(下转第二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