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良性循环
2023-12-14     □盛朝迅 周晓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位于万州区的重庆长安跨越车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忙碌。该企业近年来转变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工艺技术装备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积极探索并储备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前沿技术。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时代背景下,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的支持作用,发展壮大新领域新赛道新产业,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国需要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三者深度融合、递进形成、互促发展并互为支撑的良性循环,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锻造循环引领力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明确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提升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

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让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企业主动发力,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大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投入。通过引导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投入,消除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的现象,聚焦长期的、底层技术的关键价值,力争取得创新突破,为更好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牵引。

二是发挥科技型企业引领作用。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核心引擎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龙头企业带动下,聚焦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进行系统性和集成性的创新。

三是通过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完善技术转移体系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重点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以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建立专业化的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加强技术转移工作。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客观、科学评估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提升支持精准性。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 夯实循环基本盘

产业化是科技形成生产力的关键,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有效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战略选择。只有通过产业化,科技成果才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一定经济规模的产品,通过科技创造利润,满足科技研究持续投入的资金需要,从而进一步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形成科技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等,持续增强产业体系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场景应用等支持力度,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发展,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另一方面,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系统地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协助推进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的整合共享,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优化金融服务功能和质效 提升循环支持力

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资本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作用,通过有效配置资源支持科技与产业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有技术、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借助资本市场的资本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构建以产业再投资为主的产业资本循环平台。鼓励具有再投资能力的龙头公司通过产业内的基金再投资一些新兴的技术或者新兴产业。发挥行业龙头公司利用自我的产业和科技知识、人才优势,实现产业内再投资、再开发。

三是构建稳定、多元、长期的科研资金投入体系。资金的来源应包括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各方面都在投入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要继续增加政府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规模,增加长期持续稳定的投入解决基础研究不足的难题,更多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基础研究,建立广泛覆盖、注重打基础的科研资金体系。积极打造以政府资金支持基础研究为主导,企业资金支持实验发展和应用研究为主导,其他社会资金均衡投入的科研资金结构,推动企业和社会资本在重要技术或项目攻关中发挥更大作用。

强化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稳固循环推动力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加速演进,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新形势对我国创新政策的前瞻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完善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是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是科技创新协调有序、充满活力的必要保障。

一是完善系统化政策支持,加快构建“顶层规划+科技专项+中央政府政策+地方政策+政府投资基金”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自上而下地做好政策支持规划。同时协调好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的政策着力点,给予配套的政府资金支持,利用政府资金有效的去撬动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到“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当中。

二是更加注重激发人的积极性。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充分释放科研人员内在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改革科技人才培养与支持模式,加强数学等基础学科教育,开展创新创意创业教育,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的支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实施更加灵活的引才用才政策,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用环境打动人才,用平台吸引人才。实行更加有效的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强化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导向。

三是鼓励科技产业金融创新政策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鼓励相关机构在各自领域内围绕科技创新的规律和特点,促使金融资本在产品、组织和服务模式等方面与科技和产业不断融合,鼓励和支持金融领域的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形成并推广有效经验和模式。重视产业孵化,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服务机构的系统化、常态化合作和空间集聚,推进科技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对接,充分利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机构和行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资源优势。

(作者:盛朝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周晓阳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研判与应对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