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不“冒烟” 过冬有蓝天
——清洁取暖逐步解决冬季采暖空气污染问题
2023-12-21     □记者 王璐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河北省玉田县林头屯乡东芦庄村村民在操作自家的电采暖炉。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冬季采暖季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如何让千家万户“温暖过冬”又能让“蓝天常在”?随着我国清洁取暖覆盖范围持续扩大以及工具箱不断丰富,这一难题正在逐步解决。

据了解,目前我国清洁取暖工作重心已经由大规模提高清洁取暖比重为主转到巩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同时,各地不断探索清洁取暖新方式,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加入供暖“菜单”,绿色过冬成为主基调。

持续推进清洁取暖

过去,我国北方部分城市周边、农村等地区无法实现集中供暖,大量采用分散燃煤小锅炉等方式取暖,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2017年,我国启动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试点。此后数年,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区域为重点,持续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因地制宜推动散煤治理。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已完成3700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今年再增加200多万户。

“现在清洁取暖工作重心已经由原来大规模提高清洁取暖比重为主转到巩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说。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出,因地制宜成片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加大民用、农用散煤替代力度,重点区域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逐步推进山区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各地依法将整体完成清洁取暖改造的地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防止散煤复烧。对暂未实施清洁取暖的地区,强化商品煤质量监管。

刘炳江表示,下一步将有序实施新增清洁取暖改造,正在开展清洁取暖的地区按照既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暂时未开展改造的地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妥实施新增清洁取暖改造。

清洁取暖“菜单”丰富

如今,清洁取暖的工具箱更加丰富,创新动能十足。

——核能供暖迎来新进展。日前,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跨区域互通共享。

据介绍,这项工程可覆盖乳山市主城区630万平方米,预计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暖面积合计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冬季清洁取暖需求。

——地热供暖更广泛更智能。今冬明春供暖季,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5%,可为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11个省份62个市县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

中国石化新星公司自主开发新能源智慧化生产运维管理平台,将738座地热余热站信息化数据接入平台,公司80%以上地热站点可实现“地热井-换热站-供热单元-用户端”一体化调控并自动优化参数,推动节能降耗。

——风电、光伏、生物质供暖各显身手。今冬明春供暖季期间,中国节能所属风电公司将提供绿色电力50亿千瓦时,为11万余用户提供绿暖,供热面积超过1724万平方米。中国节能所属中国环保57个垃圾发电项目、3个餐厨垃圾发电项目、4个生物质发电项目预计可提供绿色清洁电能28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供暖不仅为传统能源供暖提供重要补充,也推动了绿色供暖水平的提升。”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清洁能源供暖很大程度上受本地能源资源使用现状和清洁能源禀赋约束,各地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做好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供暖形式的衔接与互补。

支持政策扩围提效

清洁取暖方式更加多元化的同时,长效机制也应不断完善,确保运行有人管、支持政策有延续、供暖安全有保障。

刘炳江表示,面对清洁取暖成本上涨压力,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每年用财政资金给予农村清洁取暖运营补贴;二是气价和电价优惠问题;三是清洁能源供应保障问题。

据介绍,目前已有88个城市纳入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范围。中央财政每年都增加资金,今年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30亿元,其中清洁取暖累计专项资金占了一半。

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推进清洁取暖落地实施。以内蒙古为例,2021年至2022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城市,共可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48亿元。2022年起,内蒙古设立清洁取暖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资金1.6亿元,支持试点地区清洁取暖项目实施。2023年,中央和内蒙古财政共投入改造资金14.23亿元,累计完成上述四地清洁取暖改造21.26万户。

根据《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下一步将有序扩大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对减污降碳协同项目予以倾斜。同时,研究完善清洁取暖“煤改电”及采暖用电销售侧峰谷电价制度;减少城镇燃气输配气层级,合理制定并严格监管输配气价格,建立健全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联动机制,落实好清洁取暖气价政策。

孙传旺建议,财政补贴范围的扩大应更有针对性,重点考虑对低收入群体、公共事业部门和欠发达地区予以补助。同时,通过尖峰平谷价格制度,引导高耗能企业在清洁取暖尖峰时刻减少需求。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