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却有着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
全球每两副镜片有一副产自这里,全国每四副镜片有三副产自这里。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在江苏丹阳火车站候车大厅、地下通道,时不时被两侧显眼的眼镜广告吸引——有的请了当红明星做代言,有的则是企业创始人给自家产品当“模特”。当地人告诉记者,每年“五一”和“十一”假期,丹阳“配镜游”十分火爆,外地车辆把眼镜城停车场塞得满满当当。
一个产业串起千家企业
“用企业老板的肖像,给自家镜片打广告,虽然看上去有点‘土’,但让人觉得产品可靠、有底气。”一位从北京赶到丹阳选购眼镜的顾客如此评价。
丹阳企业家为自己代言的底气来自于一串“硬核”数字——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年产值逾200亿元。
“从零售到外销,丹阳眼镜产业发展势头不减。”丹阳市眼镜商会秘书长袁红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丹阳眼镜货运量总吨重达到1254.95吨,相比2022年下半年增幅达135.4%。
丹阳眼镜产业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上海眼镜店工人返回家乡丹阳兴办起镜片工厂。如今,这里以镜片生产为主,形成镜架、镜盒、设计、研发,产供销全链条。“企业家敢闯敢为的首创精神、经营主体的创新动能,贯穿丹阳眼镜产业成长的始终。”丹阳市商务局党组成员、贸促会副会长蒋国平说。
这里不仅有亚洲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万新光学、中国最大的隐形眼镜企业海昌公司、A股唯一一家专注镜片生产的上市公司明月镜片,还有跨境电商领域的佼佼者、眼镜网络销售专业化公司淘镜公司,以及细分赛道、变色镜片领域的“冠军企业”全真光学……
千帆竞技的背后,是无序发展阵痛后的浴火重生。“同质化的产品设计和市场定位,曾让不少当地镜片生产企业陷入产能过剩、打价格战的困境。”丹阳市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吴东卫认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头部企业,如今已成功“蝶变”,积累了独特的发展经验。
——拥抱新技术。在万新光学的定制镜片车房加工中心,经过十几道工序设计打磨后的镜片,被分批放置在圆形托盘上,送入真空镀膜机,一道道强光过后被镀上不同类别的光学薄膜。依托智能化车间前沿技术装备、量身打造功能型镜片、把误差控制在纳米级,如今,万新光学的定制镜片每天产能已突破2.1万片。(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