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低空经济布局热 万亿级产业蓄势“起飞”
2024-02-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接第一版)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正积极部署,加快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北京、广东、安徽、江苏、山东、重庆、四川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及要积极探索发展低空经济。

与此同时,从放宽低空空域限制到降低通用航空运营门槛,低空经济环境不断优化。例如,2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为低空经济“腾飞”铺平“法治航道”。

“政策、市场等因素持续利好,将助推我国低空经济关键技术快速突破,应用领域持续拓展。”赛迪研究院副研究员桂秉修表示,以民用无人机为例,预计2024年至2028年,国内民用无人机年均增长近20%,新兴技术有望进入快速迭代期。

整体来看,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政策措施有待完善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配套措施、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发力。

桂秉修认为,一方面,政府需加强对无人机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应积极推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低空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技术发展趋势,聚焦增量发展场景深度布局,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张晓楠表示,企业将继续推动无人机产业在影视航拍、手持影像、农业植保、无人机巡检测绘、运输各种场景的规模化应用,并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