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子变身记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的发展故事
2024-03-26     □记者 张晓洁 于文静 郑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图为“中麦578”平舆生产基地。 记者 张晓洁 摄

仲春时节,在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平舆生产基地,麦色青青,春意盎然。

“这个田块播量偏大了,可以适时镇压,推迟施肥时间……”麦田边,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小麦品质分子改良”团队首席张勇研究员剥开一株麦苗主茎,仔细观察后,指导麦农做好肥水管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春管工作,进一步培育壮苗。

近日在这里,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联合主办了“中麦578”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产业化对接会,与会专家和代表研判苗情,加强高产优质强筋新品种大面积单产提升和推广应用。

活动现场,平舆县陈集村种植大户陈小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种了5000多亩‘中麦578’,亩产平均1200斤,它早熟、抗冻、抗病,每斤粮食价钱比别的品种多七八分钱,多赚了不少钱!”他说,5年前知道这个小麦新品种时尝试种植了约300亩,尝到增收甜头后,如今带动周边农户种植1万多亩。

专家介绍,“中麦578”的突出优点是高产早熟、优质强筋、抗病抗逆性好、耐穗发芽。以前适合做面包的优质强筋小麦大多依靠进口,国产优质强筋品种数量少、产量偏低、广适性一般,随着人们对主食产品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不断增加,国产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同步改良成为重要课题。

张勇等小麦育种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见证着国产优质小麦的自强路。

“从引进国外优质种质资源,到阶梯式杂交加强丰产性和适应性,再到一步步试验示范,20多年的研发应用让我们感受到种业创新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一步要继续挖掘产量潜力、优化品质。”张勇说。

品种有了,还要种得好。种业企业在科研单位与种植户之间搭起桥梁。“我们寻找适宜种植区域、严格控制种子质量、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在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多地,统一供种、订单收购。此外,做好产销对接,延伸优质强筋小麦产业链。”安徽华皖种业有限公司隆匠事业部总经理陈治标说。

记者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经历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推广应用,如今“中麦578”大面积亩产可以达到600公斤以上的水平,2020年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实现了亩产841.5公斤的全国优质强筋小麦高产纪录。

目前,这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已初步形成科研单位、种业企业、种植合作社、粮食贸易企业、面业集团相结合的产业化推广模式。2023年,益海嘉里、五得利等企业收购59.8万吨“中麦578”,促进增收8970万元。金沙河集团利用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开发了面包、拉面、饺子粉等产品,月销量超6000吨,初步形成以“中麦578”为主要原料的烘焙和水煮类面制品配方。

从一粒种子到一株小麦再到一个面包、一碗拉面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我国种业创新发展的成效。从吃得饱到吃得丰富、营养、美味,一粒粒种子正在努力“加速跑”。

在各个小麦主产区之间奔忙,对于张勇等科研人员已是常态。在此次产业化对接会结束后去赶高铁的路上,他打开手机查看未来半个月的天气预报,和记者说起如何做好小麦田间管理,应对倒春寒等天气影响,确保小麦稳产高产。车窗外,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正展现勃勃生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