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逐绿前行向未来
2024-06-0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接第一版)

海阳航空航天产业,是山东以“政府+链主+园区”模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缩影。近年来,山东提速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等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济南空天信息、青岛人工智能、烟台东方航天港等未来产业集群,培育“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80个,总规模达8.9万亿元。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二期即将交付。“济南比亚迪2023年生产整车24万辆,今年目标是30万辆。”比亚迪集团山东省总经理徐磊说,比亚迪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结合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着眼未来,以新促转。山东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中交出亮丽的“成绩单”:集中培育3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0家;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等项目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数字赋能成效显著。漫步在青岛海尔科创生态园,车辆余位实时监测系统可让员工实现“零等待”通行;智慧门禁系统可在0.3秒内完成人脸识别无感通行;“楼宇大脑”能根据气象数据、室内外温湿度、人流分布等智能调节能耗……一个个智慧场景触手可及。

山东省工信厅厅长张海波介绍,山东近年来开通了全国首个数据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累计建成5G基站22万个,2023年全省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系统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山东,无论政府还是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已成为谋划发展的深层动力,降碳、减污、扩绿也正在改变这个经济大省发展的底色。

威海乳山市,海风阵阵,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一个个车间繁忙有序,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海上风电及海工装备领军企业齐聚于此。

山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山东正加快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成投运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000万千瓦项目2023年4月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光基地清单,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全面进入土建施工高峰期。截至4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98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网装机超过448万千瓦。

“不仅仅是能源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说。

山东通过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分步出台若干措施和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各行业能效标准。

——追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企业共识。

在日照市经开区,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通过生物质废弃物发电实现能源基本自给自足,每年降低300多万吨碳排放,节约120万吨标准煤;烟台冰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临近厂区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提纯制成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焊接、干冰生产等多种行业。

——看不见的碳排放正成为社会发展有形的标尺。

一些近零碳城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开始发挥示范效应:青岛市市南区充分利用工业余热、潮汐能、太阳能等能源,把既有社区改造成“零碳社区”;京台高速济南服务区利用光伏发电配合储能及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每年减少碳排放超1700吨;长岛所辖的大黑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

生态优美、环境安全,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内涵之一。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介绍,山东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2023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连续第三年达到“30+”水平,优于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10%以上;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4.3%,超年度目标15.7个百分点。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争先谱新篇。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说,当前的山东,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更优了,发展动力更强了,质量效益更高了,山东有底气、有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向好、长期向好。

(记者栗建昌、王阳、邵琨、丛佳鑫)

(新华社济南6月4日电)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