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创新为动力引擎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中国绿色创新指数研究报告(2022)》
2024-06-19     □孙博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大力推进绿色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空间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引擎。

国家智库报告《中国绿色创新指数研究报告(2022)》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报告构建了包括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在内的绿色创新指数“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绿色创新微观数据库,对我国2006年至2021年318个城市绿色创新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头部“绿创百城”特征展开分析。

我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

我国城市绿色创新水平普遍提升,北京始终居首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绿色创新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座城市绿色创新指数始终位居第一梯队,其中北京市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城市绿色创新水平逐渐从“中心—外围”向均衡发展格局演变,具有明显的空间收敛特征。绿色创新指数呈现出典型的东中西和东北梯度递减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绿色创新整体分布曲线呈现“曲线右移、峰值先升后降、宽度迅速收窄后轻微扩大、右拖尾显著”的演进特征,绿色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不断发挥,使得绿色创新开始从“中心-外围”模式向空间均衡发展格局演变。

“三力”同步增长,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辐射力呈现“剪刀差”变动格局。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等“三力”实现同步增长、携手并进。“三力”占比存在“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创新制度支撑力”结构特征。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虽大幅提升,但增速相对缓慢,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显著的“剪刀差”变动格局,城市绿色创新辐射力和溢出效应还不明显。

城市创新结构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全部发明专利中,绿色发明专利占比不断提升,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绿色发明专利占比分别从2006年的13.8%、5.6%、11.9%和13.1%提升至2021年的22.8%、16.8%、20.5%和22.4%。另外,质量相对偏低的实用新型专利占比不断下降,绿色创新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快速增加,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四个一线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持续提升,且远高于其他城市,尤其是北京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一枝独秀。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天津、长沙、西安和苏州等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辐射力也较强,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绿色创新研发合作网络不断完善,合作广度不断加深,但合作强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绿色创新联合研发合作方面,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合作城市数量增长较为显著,但城市之间合作强度有待提升。

绿色创新七大类专利结构分化明显,能源类居于主导地位、废弃物管理类稳占三成。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绿色专利标准(交通运输类、废弃物管理类、能源节约类、替代能源生产类、行政监管与设计类、农林类和核电类),历年均值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废弃物管理类、替代能源类和能源节约类,农林类和行政监管设计类排在第四和第五,农林类数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行政监管设计类增加趋势显著。排在末尾的是交通运输类、核电类。

城市绿色创新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健全,但仍有诸多节点城市未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以北京市为例,2021年合作城市数量为273个,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及以上城市都与北京建立了绿色创新合作关系。从延续上一年合作城占比,超过四成有连续合作行为,北京与其他城市合作关系的巩固加深。同时,仍有诸多核心节点城市还未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长效合作机制还有待完善。

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不同地区差异明显,创新激励及环境政策执行尚存提升空间。根据各省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变动特征,可归纳为“持续高效型”“后来居上型”“先升后降型”“亟待提升型”等四类。一是“持续高效型”,各地区历年绿色创新制度效率都较高;二是“后来居上型”,早期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偏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率不断提升,且表现出一定的稳定特征。还有一部分地区,不同年份创新效率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中提升的趋势;三是 “先升后降型”,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特征,近些年效率有所降低;四是“亟待提升型”,绿色创新制度效率在历年几乎均为低效。

多措并举提升我国绿色创新水平

基于上述研究,提升我国绿色创新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施策。

一是提升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水平,加大绿色技术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机制,加强绿色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及国际影响力绿色技术创新中心。三是打造绿色创新产业集群,坚持需求牵引、应用导向、以产促创,依托城市群塑造绿色创新空间新格局,打造一批绿色创新型产业集群高地。四是强化绿色技术专利质量审查,加强绿色发明专利审查质量,提升专利审查效率。五是构建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机制,拓展绿色技术研发合作网络,建立绿色创新长效合作机制,深化国际绿色创新合作。六是积极培育绿色技术交易市场,搭建多层次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提升绿色技术转移转化效率,完善绿色技术应用推广机制。七是持续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提升创新激励政策执行效率,促进降低绿色技术研发成本、合作成本以及市场交易成本,持续激发绿色创新动力活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绿色创新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本报告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实验室项目(2024SYZH004)支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