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为奶业纾困出“实招”
2024-09-05     □记者 安路蒙 王靖 呼和浩特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随着中秋和国庆假期临近,牛奶消费的小高峰即将到来。走进内蒙古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的生产车间,全自动机器人、无人车、机械臂高速运行,奶企快马加鞭地生产牛奶,为“双节”提前准备好充足货品。在呼和浩特市的家家悦等大型商超里,各式牛奶成箱垒放,在促销活动的吸引下,市民三五成群进行选购,牛奶消费正在持续“升温”。

2023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影响,奶源产能阶段性过剩、奶价持续下行,奶业发展面临突出困难。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了解到,对此内蒙古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稳生产、降成本、优产能、调结构、强链条,积极帮助奶业经营主体纾困解难。

为解决当前奶业发展面临的养殖成本高、产销衔接不紧密、产能阶段性过剩及产品结构不优、优质种源自给率不足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此前专门出台《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拿出14亿元资金支持奶业纾困、产业链建设。其中,降低养殖成本方面,在国家苜蓿种植补贴600元/亩基础上,自治区再补贴400元/亩,并设立饲草料收储补贴,补贴标准为50元/吨;良繁体系建设方面,每年投入2亿元以上资金,全面提升奶畜良种化水平;稳定生鲜乳收购方面,每新签订1家无合同保障的养殖场补贴10万元,每喷粉1吨补贴8000元,进一步稳定购销关系;优化产品结构方面,支持原制奶酪、乳清、乳铁蛋白等乳制品精深加工,乳制品加工每增加1吨补贴200元,小型生产作坊升级成乳制品加工企业可获一次性奖励50万元。

针对奶源产能阶段性过剩,内蒙古加强产能调控,指导养殖场科学划分高中低产泌乳牛,调整优化牛群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全区泌乳牛占比由40%提升至43%,20家养殖场通过托管、寄养、奶牛折价入股等方式进行兼并重组。

为缓解奶业主体的资金难题,内蒙古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抵押品范围、建立纾困周转资金池等8条措施帮助养殖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截至目前,已协调金融机构、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为192家养殖场提供青贮贷、经营贷等,涉及金额31.2亿元。同时,内蒙古搭建惠农惠牧直播平台,实现奶业振兴项目资金由盟市到项目主体的提级发放。此外在呼伦贝尔、兴安盟试点开展生鲜乳价格指数保险,为50家养殖场户赔付了948万元,平均每公斤生鲜乳赔偿0.17元。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介绍,在奶业纾困政策带动下,上半年生鲜乳阶段性过剩矛盾逐步缓解。8月以来,生鲜乳价格止跌趋稳,散奶价格由2.5元/公斤上涨到3元/公斤,有固定合同的养殖场生鲜乳收购价格稳定在3.07元/公斤。同时乳企喷粉全面停止,库存压力正在逐步缓解。随着苜蓿、豆粕价格持续走低,每公斤奶成本由3.6元降至3.2元,社会牧场亏损面逐步收窄,奶业生产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