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战略
2024-10-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国战略”的首届江山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高培勇、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统计学者许宪春等专家学者聚焦论坛主题,从多维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显著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要立足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要立足“六个必须坚持”,推动形成具有科学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实践创新体系;要立足构建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凝炼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要立足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提供中国范式、中国方案。

林毅夫表示,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五个特征,关键在于各地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下,因地制宜按照各地的比较优势来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由此,各地的比较优势将转变为竞争优势,并且创造大量就业,分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互利双赢贸易实现和平发展。

高培勇指出,分配制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围绕完善分配制度,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规范”,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为完善我国分配制度指明了方向。这是我国分配制度领域的大事件,标志着着眼于促进共同富裕的中国分配制度步入了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两个领域兼容、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两种调节并重的新征程。应以此为契机,全面调整税收理念、思想和战略,推动我国税收制度迈向形态更高级、功能更齐全、作用更完整、结构更合理的现代税收制度阶段,为促进共同富裕夯实税收制度基础。

魏建国认为,未来五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具体来看,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从货物贸易型开放到服务贸易型的开放、从产业型开放到制度型的开放,是从单一工业化、城市化走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内传统的商品和流通转向全球全生产要素最佳配置。这要求我们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资本、技术、人力、土地、信息等全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许宪春表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收入分配是关键问题。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实际,应进一步提升初次分配阶段劳动要素回报,增加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财产收入;进一步完善收入再分配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适时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支出规模,重点提高低保、医疗、教育等救助与福利;进一步完善收入再分配阶段的税收制度安排,提升所得与财产类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进一步发挥政府实物社会转移支出对居民福利的提升作用,持续扩大公共教育、医疗规模,提升服务质量。

论坛还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年度报告(2024)》。该报告系统介绍了新时期新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表,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内涵和鲜明特色,并且评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五个特色方面的进展情况。

(金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