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育新质 大国重器显实力
——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4-11-07     □记者 王璐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我国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3月4日正式穿越万米大关,标志着继深空、深海探索大自然的壮举之后,我国在深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深地科探井正式穿越万米大关……今年以来,大国重器不断亮相,产业发展铿锵推进,处处可见国资国企的身影。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国资国企不断强化创新策源,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以更大力度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强化创新 链上突围

“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隧道掘进机“永宁号”、“祥云”AS700载人飞艇……今年“双11”,20件来自国资央企的大国重器登上电商平台。

“此次上架的大国重器中,有17件带有‘全球首个’或‘国内首个’标签,11件为‘全球之最’‘国内之最’,涉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国资小新淘宝店铺负责人说。

大国重器接连上新,彰显了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硬核”科技实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国资国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加强创新资源、科研平台、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统筹,推动全链条创新,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创新策源,全力推进科技攻关——

近年来,国资央企聚焦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重要领域,组织百万科研人员投身攻关一线;在量子信息、深空深地深海等领域建设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等11个专项行动;在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不断实现突破。

数据显示,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到83%,2022年、2023年中央企业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过万亿元。

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创新加快升级——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中央企业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当前已布局57项重点攻关任务;中国电科发起成立三个领域的未来产业联合体指挥部;中国移动协同15家央企,牵头组建算力网络、6G创新联合体……(下转第二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