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优化运输结构布局,到构建现代化物流枢纽网络;从提升基础设施供给效能,到打破数据孤岛、深化数字协同……近期,浙江、湖南、湖北、海南、河南等多地下发降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以政策组合拳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
3月末,位于北纬25°至南纬30°“黄金咖啡带”的云南保山,迎来小粒咖啡采收季的最后时刻。当地物流企业创新打造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场地驻点、区域包干、园区直采、仓网联动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实现产业生态高效协同。2024年,保山市邮政快递业累计寄递咖啡超1200万件,带动网络交易额近200亿元,同比增幅达31.9%;依托客货邮融合等创新路径,咖啡上行物流成本缩减超1200万元。
根据《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在此背景下,各地正加速构建差异化降本路径。
海南印发《海南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2025-2027年)》,围绕5大方面提出18条具体举措,目标是到2027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不超过14.5%(剔除“中国洋浦港”因素影响),更好地支撑海南自贸港建设。河南提出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打造全国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的目标。
湖北提出,到2027年,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骨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深入推进,运输结构持续优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全省铁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较2023年增长10%左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浙江提出,争取到2027年全省铁路、水路货运量较2023年分别增长8%和10%。
“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协同发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物流基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周志成表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不仅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抓手,更是优化经济运行效率的核心引擎。以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这一目标,对比2023年基准水平测算,在国民经济稳健增长的背景下,有望释放超万亿元社会物流费用节约空间,为实体经济卸下沉重的流通成本负担。(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