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力逆周期调节 货币政策“工具箱”储备足
2025-04-16     □记者 向家莹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公布的一季度金融数据释放积极信号,市场对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的下一步操作也十分关注。3月以来,央行多次公开提到“择机降准降息”,作为总量政策工具,“降准降息”预期正在升温。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央行日前发声,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在此之前,央行已明确将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促进消费等领域。

对冲外部压力,宏观政策加力实施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多位受访人士预计,我国货币政策还有充足空间,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但降准降息等操作的落地时点的选择仍需平衡内外部多重因素。

中国人民银行4月13日发布了一季度金融数据,超预期的新增信贷、社融规模显示出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出现更多积极变化,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央行近年连续多次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持续显现。

不过,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给后续央行货币政策决策带来更多挑战。有业内权威专家对记者表示,当前货币与通胀、增长、就业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加复杂,关税争端导致的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与国际局势、各国经济政策调整复杂互动,给各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也带来更大挑战。

去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优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明示政策利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调控需要,未来各项货币政策举措还会继续有效落地。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内外部形势新变化,央行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实际上,3月至今,央行已经在不同场合至少四次公开明确提及“择机降准降息”。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指出,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当前亟须通过强化宏观政策调控来发挥内需的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这对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今年一季度短期利率波动较去年同期更大,市场流动性并不宽裕,存在降准需求。

“面对内外部形势新变化,央行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维持流动性稳定充裕,避免各金融子市场因流动性丧失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对记者表示。

不过,分析人士也认为,在降准降息的具体实施时点上,还需要平衡汇率、长债利率、银行息差等多重因素,兼顾内外平衡。

王一峰认为,进入4月中旬以后,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增多,降准时点更宜安排在市场流动性收缩、资金利率存在向上压力或者资本市场震荡时期,通过降准来释放积极信号。(下转第三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