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IP与文创、食玩、生活用品等的深度融合(即“IP+X”)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文化消费市场。专家认为,随着数字化、虚拟化和社交化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场景正在发生变化,以Z世代(1995至2009年出生)为核心的消费群体,更加注重消费场景所带来的情绪价值与文化认同,由热门IP衍生出的各类产品正好满足了这类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潜能的同时激活了文化市场。
国产“IP+X”点燃文化消费浪潮
自上映以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频频刷新票房纪录,其周边文创产品的热度居高不下。
鸣鸣很忙集团是一家在全国拥有超15000家门店的专业零食连锁企业,旗下品牌零食很忙于今年3月中旬在全国门店上架了《哪吒2》周边文创产品。
走进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人民路的零食很忙门店,《哪吒2》周边产品的货架前,挤满了前来选购的消费者。
门店负责人李彬介绍,目前门店在售的有电影收藏卡、糖果盲盒等3款《哪吒2》的周边产品,一些热门单品上架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近期,因为这些周边产品,门店客流量增加了不少。”他说。
湖南桑尼森迪玩具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桑尼森迪”)是电影《哪吒2》周边3D塑胶类食品玩具的IP授权生产制造商。企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1月31日(大年初三)起至今,企业生产的哪吒系列食玩手办,线上和线下平台累计销售额已近3亿元。
随着《哪吒2》在全球热映,近期,桑尼森迪正在积极洽谈哪吒系列食玩手办的海外版权。
这是“IP+X”推火文化消费市场的缩影。近年来,从《原神》《黑神话:悟空》等国产游戏,到《哪吒2》等国产动画,国内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的合并缩写)产业持续发展,诞生了一系列优质IP,为国产“谷子”(谷子泛指漫画、动漫、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周边商品)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预计,未来国内IP衍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动漫、影视、游戏和文创、食玩等产品的深度融合能让IP价值最大化。”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说,伴随着国内潮玩、二次元经济的崛起,基于国内IP生产的“谷子”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体现出国产IP对文化产业的巨大撬动效应,折射出中国文化消费的新动力。
“IP+X”跨界融合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如今,不单是国产动漫、影视和游戏IP衍生的文创等产品频频出圈,各大博物馆和一些商业品牌也通过打造特色“IP+X”,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为长沙最具代表性的“网红IP”之一,湖南新锐茶饮品牌茶颜悦色自2013年成立至今,已拥有700多家直营门店,门店覆盖湖南、湖北、重庆、江苏等地。
随着“国潮风”和“新中式”的风靡以及文创市场的蓬勃发展,主打“新中式+”的茶颜悦色迎来了发展风口。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去年以来,茶颜悦色和湖南博物院、湘绣博物馆、新华书店等进行联名合作,推出系列文创周边和产品,其中,“茶颜悦色×湖南博物院”联名入选“2024年度网友喜爱的博物馆创意联名”。
各大博物馆也积极发挥创新思维,采用“IP+X”等模式,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和体验感。例如,安徽博物院推出了“徽徽狮的杂技人生”主题文创产品,通过“文物活化+非遗传承+潮玩经济”的方式,以盲盒为载体,将院内6大镇馆之宝与国家级非遗巧妙融合,增加了文创的趣味性;湖南博物院与长沙银行合作,推出以马王堆漆器纹样为卡面、融入茶饮消费权益的金融产品“茶颜喝呗卡”联名信用卡,开启了“IP+X”的跨界合作模式。
“打造自身IP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所以IP打造和运营一直是我院文创产业的核心目标。”湖南博物院文创研究中心主任张煦介绍称,该院文创产品通过提取马王堆文物、青铜器等馆藏元素,开发出养生、导引、纹饰、漆器、狸猫、汉服等12大系列上千款产品,覆盖生活用品、艺术品、食品等类别。去年,文创产品销售额达2900余万元。
据了解,目前湖南博物院的“IP+X”各类产品已构建“线下+线上”的渠道体系。“我们将持续把文化文物元素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和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IP+X’的形式,打造更多新型实用的文创产品,不断完善现有的文创产品结构和品类。”湖南博物院副院长金樊说。
“IP+X”产业能力有待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为“IP+X”买单的消费者大多是年轻群体,其消费动机多以情绪满足和身份认同为主,对这类个性化的商品接受度较高。
以Z世代为主导的“谷子经济”为例,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逐年递增,2023年达4.90亿人。与此同时,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加快。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超3000亿元。
事实上,IP赋能文创等产品不仅丰富了消费体验,更满足了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情绪释放正在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自立看来,此类产品的爆火本质上是消费者在为自己的情绪买单。当前,不同的消费群体之间趋于圈层化,使得消费行为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由IP衍生出的各类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尤其在特定的消费场景下,更能激发出消费潜能。
孙佳山认为,“IP+X”的爆火,既说明我国文化产业逐渐成熟,也折射出IP内容和文创等相关产业正开启新一轮更深入的融合。“这类产品的爆火,是上游IP内容开发企业和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双向奔赴’。”
尽管我国IP内容的生产和相关衍生产品的生产已日趋成熟,但全产业链条还未完全打通,兑换市场预期的产业能力还有待提升。下一步,如何让“IP+X”从“大热”到“长青”,值得思考与探索。
孙佳山建议,在IP内容的生产上要进一步和当下文化娱乐消费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同时,考虑到文创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前布局。“不论是博物馆,还是其他商业品牌IP,打造文创等各类产品时,既要发挥创新精神,也要找准自身的品牌调性和定位,量体裁衣,通过定期推出新故事、新角色及新产品,延长IP的生命周期。”